北宗重彩大家王文博 南北宗中国画的当代传承
北宗山水第一人溥心畬第三代嫡传弟子
王文博
清皇室后裔
北宗重彩山水开派大师
北宗山水第一人溥心畬第三代嫡传弟子
“王斧劈皴”开创者
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
联合国和平书画院院士
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
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荣誉会长
日本东京书画院北京院院长
中国西部画院副秘书长
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
王文博——溥心畬家族侄孙、溥心畬后北宗山水第一传人
族内有“前溥后王”之说
王文博老师出生于书画世家,父亲为1932年清华大学学生,母亲爱新觉罗·毓珍是溥心畬的外甥女,精于书画创作,和溥心畬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,家中藏有溥心畬的多幅国画。从小受到父母艺术修养的熏陶,对溥心畬的作品有着非常深厚的研究,因为历史原因,虽然并未当面受过溥心畬的指导,但北宗山水的浑厚苍劲成为王文博老师艺术创作的指路明灯。


中国山水画的奠基石——南北宗
南宗画派的领军人物——王维、巨然、董源、范宽
北宗画派的领军人物——李思训、溥心畬、陈少梅
南北中山水画是中国书画史上一种理论学说。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。山水画里的南北分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,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,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,甚至波及了书法、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。
南方山水多峻秀,北方山水多雄奇。
南方山水画在气韵关系上总表现出平淡、天真之美,北方山水画在气韵关系上总表现出雄伟、苍茫之气势。
北宗重彩山水——北宗+重彩+小斧劈皴
源自于北宗山水 升华于北宗山水 当代北宗山水最重要的传承画派
王文博老师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,王文博老师的国画创作在北宗山水的基础上,加入了重彩风格,并以其独创的小斧劈皴笔法,开创了北宗重彩山水,成为当代中国北宗山水的第一传人。
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,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,终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界最重要的画家之一,奠定了其作为北宗彩墨山水画开宗立派的重要地位。
斧劈皴——最有气势山石画法
王文博融合大小斧劈皴精髓 开创“王斧劈皴”笔法

斧劈皴是唐李思训所创之勾皴方法,笔线遒劲,运笔多顿挫曲折,有如刀砍斧劈,故称为斧劈皴,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、棱角分明的岩石。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皴而少破染。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,加重了披染,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,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,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,再用淡墨渲染。
斧劈皴有大小之分。《绘事发微· 皴法》:“ 李思训用点攒,簇而成铍,下笔首重尾轻,形似丁头,为小斧劈皴也,至宋代夏圭、马远一变其法,用侧笔皴,以至用卧笔带水搜,谓之水斧斫。”
大斧劈皴,是一种偏锋直笔皴。起笔较重,直势皴出。
小斧劈皴,与大斧劈皴相似,是以较小的笔迹,表现出山石的细致结构。
王斧劈皴融合了历史传承的大小斧劈皴的精髓,山势画法有小斧劈皴的俊瘦、古朴的气质,大块面积的山石有大斧劈皴的宽阔辽远,清晰简洁。用笔中既有波折顿挫,转折处无圭角,能圆浑。又蕴含苍劲而方直下,须如截钉,方中带圆,形势雄壮磅礴,墨气浑厚。









画展
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;
2007年第四届盛事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金奖,并荣获“中华书画艺术精英”称号;
2007年首届“阳光书画家”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奖,获银奖,并荣获“阳光书画家”称号;
2009年第十二届当代书画家作品邀请展金奖;
2010年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双年展优秀奖;
2010年首届“和谐中国”全国书画大赛获特别奖;
2011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百名画家展“大漠风骨”获特别奖;
2012年第二届“盛事中华”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;
2012年第四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奖赛优秀奖;
作品欣赏:




